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策略路径

2023-11-27   出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  邹联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支撑。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人口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和优势。贵州争当西部职业教育改革探索者,立足贵州战略发展需求,紧扣服务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特色教育强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不足和短板,贵州提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六双”策略路径及参考体系,力争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率先突破。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径和宏伟目标。中共贵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吹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的时代冲锋号。贵州职业教育要突破重围,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更好发挥独特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必须系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找准自身定位和职责,担当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必须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突出问题导向,深化拓展“技能贵州”建设,在解决短板弱项中构建自身发展的内在标尺和现实路径,力争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率先突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新篇章作出重要贡献。

一、把握“四者”定位,增强推动贵州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定力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党的二十大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就要求新时代的贵州职业教育必须站在更高层面、更广视角,全面审视、科学锚定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努力为全国、西部地区、贵州自身的教育事业以及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争当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积极实践者

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强化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用好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切实加强知识传播、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引导职业院校广大学生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服务中华民族复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要积极服务三大战略实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革新创造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为全社会培养输送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已经具备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条件。要强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要积极完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人口素质整体提升的重要切入方式。要发挥职业教育“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双重职能,用好中职—高职—职业本科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势,巩固提升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半壁江山”地位,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育人方式改革,持续提升办学质量,进一步彰显贵州职业教育特色,更加紧密服务人口素质整体提升。

(二)争当西部地区职教改革的典型探索者

要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加快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夯实中职、做优高职、发展职业本科,加快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格局。要加快塑造职教优势特色。以“双高计划”为引领,始终坚持面向产业发展、面向生产一线、面向市场需求,坚持“一市一强”“一县一特”“一校一专”,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做大做强传统专业,做特做优新兴专业,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推动职业院校多点突破、特色创新,走好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的路子。要加快实现集群发展提升。聚焦国家西部战略、区域发展需要和地方资源优势,统筹好优先发展与服务全局、立足贵州与面向全国的关系,探索加强跨区域职业院校集群发展规划,构建“政、校、企、行”一体化合作机制,建成一批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企业,辐射带动西部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性提升。

(三)争当贵州建设“四区一高地”的有力支撑者

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服务发展的核心保障。实施西部大开发,既要解决自然资源开发的问题,又要解决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天然使命。要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深入实施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更加适应人力资源开发需求,推动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优质的人才资源,更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专业建设作为服务发展的核心支撑。创新实施校工结合、校旅结合,深化拓展校农结合,紧紧围绕大数据等信息产业、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酱香白酒等优势产业、旅游文体等特色产业,布局设置集生产、销售、物流、安装、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对接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专业,有力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设。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服务发展的核心动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起步早,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特色化的办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要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平台,积极推进贵州职业教育“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与东盟国家以及德国、瑞士等欧美发达国家在师资培养培训、产业学院建设、举办技能大赛、加强实习实训等方面的互学互鉴,以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服务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

(四)争当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率先突破者

坚持以发展理念之高破除旧观念。贵州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发展理念,坚持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坚持育训并举、促进共富。坚持以谋划部署之高破除旧布局。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校点布局,拓展新增一批优质职业学校和专业,推动实现从数量拓展型转向质量特色型发展的突破。坚持以实施路径之高破除旧做法。要转变“学生观”,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目标,加强思想品德、综合素质教育,树立起培养学生的“标高”,不仅要让学生懂技术,还要懂理论;不仅要有专业技能,更要有文化素养,夯实人生发展的基础。坚持以发展成效之高破除旧模式。健全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布局一批有技术含量、发展潜力较大、就业岗位相对稳定的长线专业,开设一批市场需求旺盛、服务性质较强的短线专业,形成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无缝联结的专业支撑体系。

二、强化“四个服务”,自觉履行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使命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培养人才是第一职责和使命。职业教育通过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职业教育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能促进和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服务人的发展全生命周期

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推动构建“全周期、全门类、全方位、全时态”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将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到全年龄段,涵盖从启蒙教育到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再到老年职业教育的人的全生命周期。以人的职业生涯为靶向,培养适应一般生产操作、技术开发应用、复杂工程实施等需求的各类技能人才。以服务产业链为核心,强化技能人才总量、种类、层次等需求预测和匹配,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以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为重点,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形成人人参与、时时参与、处处参与的文化生态。

(二)服务贵州产业转型升级

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紧扣 “六大产业基地” 建设,围绕服务贵州“四新”“四化”的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事项,把教育链和产业链纳入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将产教融合贯穿企业生产发展全过程,推动生产资源、教学资源转化融通,更加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面融入产业转型升级之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强化人才培养模式沉浸式、场景化,学校与行业企业一体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一体构建课程体系,形成与现代学徒制度相适应的运行新机制。加快构建全省人才雁阵格局,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贵州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职业院校一头连接学习,一头连接生活,关系人的发展前途和现实生活。既要强化科学文化知识灌输,增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学历教育、转换不同发展赛道的能力,更要着眼于就业创业主渠道,通过系统全面的技术技能训练,让受教育者掌握一技之长,能够适应就业岗位对实践能力的需要,同时还要积极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职业院校要坚持把服务创新创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面向校内又服务社会,发挥人才资源、场地设备等优势,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价值导向,大力加强“双创”孵化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建设“通识课程+专业训练+技能大赛+双创实战”的课程教学体系、“校内实训+校办工厂+企业实岗”实践训练体系、“校长+教师+学生”的支持参与体系,以全国技能大赛成果为新基点,聚焦新业态、新领域、新需求大胆创新创业,推动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创造能力。

(四)服务特色教育强省建设

贵州特色教育强省建设,职业教育要发挥独特作用。经过10余年的持续高位投入和政策倾斜,全省职业院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一批“双高”院校的探索引领和经验积累,使职业院校具备了从重视硬件投入全面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新阶段的内外条件。在保持办学规模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校长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提升办学治校、引领发展的水平,培育一支在全国职教领域有认可度、知名度的校长队伍。要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树人育才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的契合度。要持续强化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职责,坚持扎根贵州城乡大地办学,注重特殊行业、弱势群体的需求,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服务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助力打造乡村振兴“贵州样板”。

三、面临“四喜四忧”,正确看待当前贵州职业教育发展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特色教育强省的重要先手棋,通过出台《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磅文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有效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发生了历史性、格局性变化。

一是布局结构更加优化。通过多年来职教园区、产业园区的组合式集聚发展,形成了以清镇职教城为主体的“一体两翼多节点”的职业院校布局。实施省级“双高”计划和中职“强基”工程,突出发展本科职业教育,2022年通过合并转设建成全省第一所职业技术大学。深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改革,推进普通高考、综合评价录取、中职升学考试、3+3中高职贯通培养、五年一贯制转段、特殊类型单独考试等多路径升学,实施“专升本”联合培养,遴选示范优质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试点“3+4”中本贯通培养,“职教高考”制度更加完善。通过示范引领、政策倾斜、项目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建成了7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和200余个省级骨干专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实现合理优化、优势互补。

二是技能贵州有力推进。积极落实《教育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技能贵州”建设,实施行动计划项目320个,遴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5家、省级产教融合型城市1个,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1家,校企共建产业学院28个,立项省级产业学院3个,推进建设1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1个省级示范性职教联盟、1个临空高端产业智库和3个协同创新中心。坚持“岗课赛证”课程体系一体构建,贵州省职业院校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获奖90项,其中一等奖5项,全国排名加快跃升。

三是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支持职业院校大胆“站出来、走出去”,展示良好的风采形象。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先后入选“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特色合作项目。2022年,遴选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首批省级国际化办学示范校,在更高水平上开展教育和人文交流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共举办122项活动,揭牌(挂牌)研究中心5个,成立合作联盟7个、合作中心5个,发布合作成果和联合项目17项,形成学术论文集5项。期间,通过承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展示校农、校旅、校工结合成果等,高职院校大放异彩,撑起了贵州高等教育的“半边天”。

四是服务发展显著增强。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向教育部推荐了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学校的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拟入围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近两年高职专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5%左右,平均每年为贵州十大工业产业等培养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9万余人。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以“小项目”撬动“大发展”,建成“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521个。创新实施“校旅结合”,通过综合实践行动、资源盘活行动、宣传推广行动、人才培养行动等“四大行动”,努力盘活存量旅游资源,助力全省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贵州职业教育在不断取得发展突破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长期的基础薄、欠账多,虽然经过十年黄金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与周边省份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

一是办学定位不够精准。从本质上讲,定位就是应该干什么,有所为有所不为。关于职业教育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职业教育要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无论经济社会怎么发展变化,职业院校所承担的社会职能都不会发生本质变化,仍要坚持好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培养适应区域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的基本定位。在这个问题上,贵州的职业院校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清醒。

二是改革方向不够坚定。职业教育要坚持办学定位,不应以专升本为办学目标。部分中职学校迫切升格为高职,一些自身发展较好的高职又将目标定位于成为本科高校,这都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面对就业难题,部分中职学校、高职学校也开始片面追求升学率,这背离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现实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升学率越高、直接就业率越低,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不科学、教学水平不够高的问题就更为凸显。

三是内驱动力不够强劲。职业教育毕竟不是义务教育,不可能永远保持巨大的财政投入。职业教育的最终走向还是要与行业企业形成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经过5~10年努力,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离开行业企业的互动和参与,关起门来办学,职业教育没有出路。我省的职业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改革创新步子不大,缺乏突破性革命性的进展,还未形成内驱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是创新成果不够彰显。贵州申报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缺乏培育成果的扶持政策和长久信心。在技能大赛方面,虽然近两年在全国比赛中连创佳绩,但大赛成果的转化也不尽如人意。同时,在推动大赛培养训练标准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化、常规人才培养和大赛人才培养协同,以及大赛助推校企合作、营造良好就业氛围等方面,都需要不断拓展提升。

四、坚持“六双”策略路径,构建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六大体系”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基础上,近年来贵州省总结凝练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六双”策略和路径。实践证明,“六双”策略路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行动实践力,能够更好地促进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双高”引领是“龙头”。推进实施“双高”计划,为更多的贵州高职院校进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行列储备一批优质特色项目。支撑贵州“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使职业教育成为打造产业链、产品链、供应链、资金链、信息链的基本要素。健全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全方位对接和融合。

二是“双元”模式是“经验”。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贵州工业职院和贵州水利水电职院等引入德国AHK“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打造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企业广泛参与、校企互通的教学方法,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以校企双元育人为着力点,探索贵州职业院校“双元”育人之路,实现教室就是车间、教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学徒、教育就是生产、作业就是产品。

三是“双轮”联动是“动力”。“扩容”“提质”是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扩容”要求中职强化“应读尽读”,高职坚持“愿读尽收”,持续扩大职业院校招生办学规模。“提质”要求全方位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更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轮”联动就是坚持中职和高职两个轮子一起转,坚持中、高、本协同发展。

四是“双创”改革是“热情”。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层面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优势,共建共享实训室、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平台,为培养造就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掌握独门绝技的骨干力量打牢基础。

五是“双进”机制是“责任”。鼓励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报考高职院校,支持高职(专科)学历退役士兵继续申请报考就读普通本科高校。结合退役士兵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开展教育教学。主动加强与所在地部队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职业教育进军营活动。支持职业院校继续探索创新,丰富和拓展退役军人进学校、能就业、会创业的渠道和载体。

六是“双融”发展是“刚需”。继续完善职业教育空间和专业布局,做强做实“一体两翼多节点”布局。优化专业布局,切实减少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促进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坚持省市共管共建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有力推动产、城联动发展、协调发展。

新时代新阶段,贵州职业教育要紧扣建设特色教育强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和“技能贵州”任务,以推进产教融合、普职融通、科教融汇为主攻目标,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体系”。

一是健全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稳步有序推进中、高、本的衔接贯通、一体发展,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相互融通、协同发展。到2025年,力争100所参与中高职“协同发展”计划学校规模全部达到3000人以上,新增培育7所国家级“双高”校,推动建设3所以上职业本科院校、1所部省共建技术大学,新建7所高职院校。深入实施“黔匠”培养工程,依托32个特色产业链相关专业,每年定向输送1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全新理念落实好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专业调整、人才培养调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突出知识与技能传授、过程与方法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

二是构建技能人才资历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双证书”行动,建立健全技术技能能力培养与“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衔接的培养体系。完善“学分银行”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开放教育、老年教育互融共进,以优质的职业教育支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用好用足贵州大数据发展优势,建设国家级精品教学资源库,加快全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建好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探索优质专业国际化标准,打造国际合作办学的“贵州名片”。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体系。探索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校企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学院、技术创新平台、实习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举办以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性实体企业,深化产、学、研、创融合发展。深化职业院校1+X证书试点,全面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围绕大数据、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持续在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建设上发力,重奖“产学研用”典型,实现人才培养的反向哺育,将优质企业、实践经验向人才培养一线引流。

四是强化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职业院校教职工“员额制”管理。支持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全面推进“强师工程”,力争在教学创新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育上出新绩。积极推进“四说”研讨活动常态化,办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抓好全国技能大赛,推动一批高水平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内容,与企业现实生产对接,服务人才强省战略。认定一批“三教”改革示范校和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抓好教学成果培育,提升在全国职教领域的影响力。

五是完善赛训结合实践体系。聚焦“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动竞赛技术标准与世赛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竞赛与最新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升技能竞赛水平。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建好“1+9”省级开放共享实训平台,办好中国—东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专项赛事和民族地区特色技能赛事,构建“省—市—校”三级递进与“综合+行业+特色赛”多元共促赛事体系。打造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示范点,培育标杆院校、标杆专业、标杆教学团队、标杆竞赛选手,促进与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成果孵化、科研创新的联动。

六是打造技能富民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贵州首创模式,针对多元需求建立“学历+技能”的社会培训机制。建设5个以上示范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民间技艺产学研联盟,引领推进乡村技艺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创新与传承,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积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引用本文请标注:邹联克.贵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策略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30):3-9.


分享:  

版权所有: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统计与公共服务平台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技术支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博达软件  

邮箱:jth@chinazy.org   电话:010-64929239